男篮亚洲杯激情过后!现实问题来了:中国男篮是否还需要归化球员?


中国男篮在刚刚结束的亚洲杯上打进决赛,创下十年最佳战绩。但在庆祝过后,一个现实问题已经摆在面前:中国男篮今后还要不要归化球员?

此前在接受采访时,主教练郭士强对此态度鲜明:“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归化球员,这是篮球发展的趋势。我们需要能在打硬仗时解决问题的球员。”他尤其强调,无论归化球员和国内球员,在打硬仗、打强队的时候,中国男篮需要有更多的队员站出来承担责任、解决问题,而且这种球员越多越好。

事实上,在亚洲杯仅中国等少数球队未使用归化球员,其余9支球队均靠归化球员增强实力。近年来,日本靠霍金森打进奥运会,并险掀翻东道主、奥运会银牌得主法国男篮;菲律宾凭借克拉克森屡次逆转强敌,甚至还有归化“人才库”,根据不同的比赛选择合适的归化出战,让中国男篮2023年两次吃瘪……

男篮亚洲杯激情过后!现实问题来了:中国男篮是否还需要归化球员?

中国篮协今年5月提出“文化认同、血缘优先、能力为重”等原则,并将操作权下放给CBA俱乐部。但政策落地仍卡在现实矛盾上:归化球员必须放弃原国籍,多数外援对此意愿不高;同时还需通过中文学习、文化考核等要求,被球迷调侃堪比“考编”。

BBIN宝盈集团官网

目前CBA已有潜在人选:广厦男篮的巴里-布朗场均轰下28分,青岛的鲍威尔单场能砍50分,天津的大卫-詹姆斯此前更公开表态愿意归化。但是,操作成本让很多俱乐部望而却步,他们还担心归化后若打不出成绩,反被骂“浪费钱”。

支持者认为归化能快速补强短板,反对者则担忧挤压本土球员成长,甚至重蹈足球归化失败的覆辙。更现实的矛盾在于——若不用归化,中国男篮恐难冲击2028年奥运会;若使用归化,青训短板可能被进一步掩盖。

亚洲杯的激情过后,中国男篮站在了十字路口。归化球员像一剂速效药,能止痛却难治本;但若完全拒绝,短期内可能连吃药的机会都没有!这条路该怎么走?考验的是中国篮球平衡眼前与未来的智慧。